正文 | 地球知识局 深眼
编辑 | 养乐多
NO.1166 - 埃及科普特人
在埃及,有一个少数民族,科普特人,他们无助地生活在周围浩瀚的阿拉伯人的海洋中,经常受到无法避免的袭击。
据埃及媒体统计,自2010年中东局势动荡以来,埃及科普特人及其教堂遭到数百起袭击。
教堂旁边就是清真寺,埃及不只有伊斯兰教
这应该是一个充满宗教宽容的国家
(图片来自维基百科@Amr Fayez /TheEgyptian)▼
最近一次发生在 2019 年 1 月 5 日,恐怖分子在开罗纳赛尔市的一座科普特东正教教堂内放置炸弹,炸死一名前来现场检查的警察。至少 150 名科普特人在 2017 年 4 月的自杀式爆炸中丧生或受伤。
为什么埃及最大的族群如此受攻击?
历史上的起起落落
说起科普特名字的由来,我们先从希腊人(包括马其顿人)说起。
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,将埃及的原住民命名为Aigyptos,“埃及”一词由此而来。后来阿拉伯人称他们为Qipt是为了更容易发音,然后这个词被用来指代在埃及不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非穆斯林居民。这也是科普特科普特一词的词源。
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,埃及人的身份是由其他人定义的吗?
一方面,埃及文明极其悠久,另一方面,它的早亡▼
科普特人是罗马时代埃及原住民的后裔。他们的祖先追随圣马克,成为中东地区的第一批基督徒。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,这群人是尼罗河文明的主人,拥有自己的语言、政体和教会组织。
埃及文明+罗马基督教文明
光是这种古老就足以支撑科普特人的文化自信
(图片来自维基百科)▼
然而,公元7世纪,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,随后阿拉伯人的崛起开启了南北征服运动。阿拉伯人借助强烈的宗教灵感和高度的军事组织,越过荒凉的西奈半岛,打败了科普特人。这个古老群体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。
与根深蒂固的波斯萨珊树和拜占庭树相比
埃及可能是阿拉伯人最容易占领的地区……▼
经过几个世纪的阿拉伯人宗教同化北马其顿民族心理,大多数科普特人皈依伊斯兰教,甚至说阿拉伯语。少数没有皈依的人仍然坚持传统,是阿拉伯帝国的顽固基督徒。
开罗老教堂的科普特语和阿拉伯语铭文
这些经文是约翰福音 4:13 和 14
(图片来自维基百科)▼
但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相当自信,对异教徒的容忍度很高。历任哈里发都给予了他们额外的关怀,使他们在宗教、正义和教育方面拥有极大的独立性。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向北非扩张时,也继续照顾科普特人,只要纳税,他们就可以享受自治。
与首都为大马士革或巴格达的阿拉伯帝国相比
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帝国离埃及更远
所以控制也比较间接和宽松▼
当然,由于信仰和语言的不同,科普特人在埃及仍然是事实上的二等公民。他们不仅不准自己建教堂,不准在公共场合举行宗教活动,甚至不准娶穆斯林妇女,就连着装风格也受到限制。直到 19 世纪初穆罕默德·阿里接管埃及后,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此时,奥斯曼帝国和埃及不再有太多的制度自信。
经济军事落后,急于改革求生存
而欧洲列强其实对同样是基督徒的科普特人是比较同情的
阿里改革中的宗教宽容政策,让一向重视教育的科普特人成为政府官员,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限制也被取消。穆斯林和科普特基督徒在地位上没有区别。即使在 19 世纪后期,左右半数的州政府办公室都由科普特人担任。
可以说,他是阿拉伯世界少有的有远见的老帕夏。
(图片来自维基百科)▼
这是埃及科普特人的黄金时代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当英国殖民者在 1882 年占领埃及时,由于英国支持穆斯林的政策,该群体再次被边缘化。
大英帝国一定会统一殖民地,争取当地多数
(图片来自维基百科)▼
尽管该组织努力参与民族独立运动以真正融入穆斯林社会,但基督徒和高度西化的科普特人被穆斯林视为假外国人。再加上这个群体善于经商和官场,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社会资源,简直就是仇富的活生生的对象。
事实上,具有丰富殖民经验的大英帝国,各地的政策也不尽相同。
但总的原则是,一分为二
获得多数支持,将精英派往英国深造,培养既得利益
所以少数可以用,也可以排除▼
埃及穆斯林日复一日地对此表示怀疑和怨恨。因此,二战后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穆斯林上台后,自然而然地对科普特人施加实际限制,以加强国家的认同感。就这样,科普特人的厄运降临了。
身份不能丢失,必须建立教堂
长期以来,科普特教会掌握了这一群体中个人的身份,并在婚姻、财产继承等重要领域提供了指导。在日常生活中,科普特教皇也是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神圣代表,拥有很高的仲裁权。这被认为是确保该群体不被其他种族同化的重要手段。
耶路撒冷的科普特僧侣
(图片来自wikipedia@American Colony(耶路撒冷)。Photo Dept.摄影师)▼
埃及国家的全面伊斯兰化政策干扰了科普特教会的自治权威,这一权威自阿拉伯帝国时代以来就已得到承认。
例如,在婚姻领域,根据伊斯兰教法,新法律规定穆斯林男性可以与基督教女性结婚,但穆斯林女性不能与科普特人等非穆斯林男性结婚。如果两人真的相爱,那么科普特人必须先皈依伊斯兰教,然后才能与穆斯林女子结婚。
科普特教会很快意识到了新规则背后的目的。随着科普特人继续皈依伊斯兰教,他们的下一代也自动成为穆斯林。教会所能覆盖的人数会越来越少,最终导致科普特教会的灭亡。
保持独立的科普特人和埃及国家的伊斯兰化之间的冲突完全对立,使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。
纳赛尔和科普特主教代表团
我们需要培养统一的民族认同感,而不是依附于自我。
(图片来自维基百科)▼
另一个例子是建立科普特教堂的权利问题。
在埃及北马其顿民族心理,穆斯林可以自由建造清真寺,而科普特人则需要通过很多繁重的许可条件。他们首先要获得当地穆斯林社区的许可,并与穆斯林聚集的清真寺保持一定距离,以免相互干扰。即使当地穆斯林最终同意,建设计划也必须得到省长的特别批准。
伊本图伦清真寺是埃及著名的伊斯兰清真寺
它是早期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
(图片来源:Wiki@Berthold Werner)▼
结果,埃及城市的科普特教堂数量一直在小幅增长甚至减少。随着埃及国家的城市化进程,大量科普特人涌入城市,少量的教堂根本不够用。而埃及政府似乎也无意解决这一矛盾。
圣马可科普特东正教大教堂
科普特东正教教皇的所在地
(图片来源:Wiki@Roland Unger)▼
心怀不满的科普特人在与国家谈判无果后开始建造大量非法教堂。通常的做法是将私人住宅和社区改造成教堂,然后吸引周边地区的信徒,并派神职人员工作和看守,从而实现生米煮熟的现实。结果,即使社区政府发现了这座违建的教堂,也来不及拆除,只能默认它的存在。
周围的穆斯林对清真寺影响范围的缩小极为不满,双方的冲突在水下涌动,不断升级。
当然,你也可以出国留学,在国外的科普特人也不少。